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中常常有个问题不请自来我们究竟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呢?生命是脆弱的,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它是那么的渺小,像一粒微尘与无限的时空相比,我们就像一只朝生暮死的蜉蝣,即使是富可敌国的高官,万人瞩目的明星,也不过是小小地球上的沧海一粟,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对于生死课题的探索,生命为何诞生?人生的意义何在?
时至今日,这些发问仍然振聋发溃,对此作者李银河用个很扎心的幽灵岛比喻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茫茫大海中突然闪现的幽灵岛,在存在一段时间之后便悄然隐没,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他说生命的出现既无目的,也无意义,纯属偶然存在,消失后全无踪迹可寻,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人生是无意义的,这未免有些太过悲观,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生是无意义的,但人却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因此她继续写道虽然在造物主眼里,我们不过是一粒芝麻,但是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的生命即是我们的全部,我们的身体是否舒适,感觉是否愉悦,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当以比较舒适快乐的状态度过我们的一生,有人说只想着满足自己的舒适愉悦,这种生存方式是否太过自私了,是否会伤害他人,然而并不是这样,伤害他人时,自己也不会有好的感觉,帮助他人时,如果是自己愿意的,自己也会有好的感觉,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名著《怎么办》中曾提出”合理利己主义”就是这个意思,他与利他主义的区别在于,后者纯粹利他,而前者在利他的同时利己,是为了自己美好的感觉去利他的,凡事都有两面性,生命虽然渺小,但又极其幸运,李银河说生之欢欣,意思就是生命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喜悦的,首先我们能够生而为人,在浩渺的宇宙中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宇宙中有高智能生物的星球或许只有百万分之一,而在地球上的万千物种当中,能生而为人的概率又比百万分之一还要小。
佛经有一则描绘人生难得的经典辟语,说在幽暗的大海深处,住着一只乌龟,这只乌龟虽然寿命比宇宙还要漫长,但他却是个瞎子,双眼看不见一丝的光明,在漆黑的深海里,他生活在永无止境的黑暗之中,每经过100年才有机会浮出海面,而大海中飘荡着一根长长圆圆的浮木,浮木的中间有如龟颈一般大小的孔洞,亘古洪荒以来,浮木就随着惊涛骇浪在浮在沉,瞎了眼睛的盲龟要凭借它的感觉,在茫茫的大海中追逐浮木不定的方向,只有当盲龟尖尖的头恰巧顶住浮木小小的孔洞时,便能重见光明,获得人生,生而为人的几率,就好比盲龟服木般难,得所以要肯定生命,珍爱生命,李银河把世上的人分为三个群体,
第一群人,过着忙碌的生活,他们从来无暇顾及思考,也不习惯于思考,基本上不过精神生活,生活的重心全在物质生活上面。
第二群人,过着空虚的生活,他们看清人生的无意义,所以醉生梦死,随波逐流,生活中痛苦的时候多,快乐的时候少,混吃等死如行尸走肉。
第三群人,过着充实的生活,他们以无神论者的勇气直面惨淡的人生和荒芜的宇宙,兴致勃勃地度过自己的几十年时间,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快乐之中,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如何快乐度过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把快乐的最大化和痛苦的最小化作为存在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关于欲望,人的成功固然有机遇的因素,但更多还是取决于自身,而对于自身来说,才能之类的因素又比不上意志和欲望,有什么样的欲望,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所拥有的,就是你想要的,所以马斯洛说生命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有的人生在贵之家,有的人生在贫街陋巷,有的人生存的环境美好,有的人挣扎在粗砺艰辛的深渊,而艰辛的环境有时反面激发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欲望,这股欲望强烈到使这些人变得出类拔萃,比如杰克伦敦、莫言、 王小波,儿时的粗犷生存环境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文学,许多巨富也是从一文不名做起来的就是因为有那个心劲,有远远超过常人的欲望或意志,所以说人的欲望越强烈,成功的概率就越大,生命就越精彩,可欲望同样还是一柄双刃剑,把握不好就会深陷其中,就像人的占有欲一样,由于社会的贫富分化,富裕的人产生优越感,贫穷的人产生窘迫感,这种鲜明的对比会对人产生强烈刺激,使富人感受到志得意满,使穷人感受到失败失落,所以在人们担惊竭虑的挣钱和期望拥有更多的时候,贪婪就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然而有太多的人太过贪婪,无限制地一心想多占有东西,占了还想占,造成人过于专注于权力金钱名望这些身外之物,当人一味追求在生活中的占有时,他会忘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把手段当成目的,他们是为这些身外之物活着,而不是为自己活着的,可你要明白,无论你占有了多少东西,最终的结局都是要离失而去,所有的占有物都无法带走,也无法享用,所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到死亡临近时,人才猛然想到自己的存在,这样的人会有太多的悔不当初,欲望得到满足就会快乐,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如何使用它,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平衡,把无法宣泄的欲望升华到精神领域,一个拥有欲望但不沉溺于欲望,时刻关注自身存在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美丽和精彩。
关于爱,爱虽然包含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但要说最令我们趋之若鹜,沉溺于其中的莫过于爱情,,书里说爱是又甜又苦的,
感觉绝不平淡爱是粘稠的,
感觉绝不稀薄爱是浓烈的,
感觉绝不寡淡爱是沉重的,
感觉绝不轻松爱是深厚的,
感觉绝不轻浮,
所以爱才会让人沉醉着迷。李银河认为,爱是最美好的生命状态,在她看来,如果以爱的能力为标准,可以把人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是根本不懂爱的人,在这些人的世界里,从来不知道有爱这回事,他们像小动物一样,一辈子懵懵懂懂,从未享受过精神生活。
第二类人是没有能力去爱的人,这类人懂得爱是美好的,是值得追求的,但他们却没有爱的能力,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一个人。
第三类人,既懂得爱,也具有爱的能力,但遗憾的是,他们终身都没有遇到与自己灵魂契合的另一半,因而也就无法享受到美好的爱情。
最后一类人最幸运,他们不但懂得爱,有爱的能力,遇到了真爱,更难得的是,对方也深深的爱着他们,这样的爱情可遇不可求。
而浪漫的爱情,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一种爱恋的激情,这种激情就仿佛进入了一种微醺状态,一方面极度欢心,一方面又痛苦不安,同时这种状态也是一种痴迷的状态,人陷入痴迷的状态是很少见的事情,凡是在某个领域有优秀表现的人,大都是对所做之事陷入痴迷状态之人,若非如此,他不会对此事投入过多的关注,也就不会比一般人做的更好,在遇到瓶颈时,一般人知难而退,而痴迷之人却痴心不改继续沉迷于其中,于是才能突破瓶颈,脱颖而出。恋爱是人陷入痴迷状态的典型,那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无缘无故的迷恋,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是如此,对于要不要让自己陷入痴迷状态,李银河给出的答案是要珍惜,要警惕,因为痴迷状态的机会在人的一生中并不常常发生,所以应该珍惜这难得的体验,但应当对自己的痴迷状态留存一点警惕之心,以便在无法获得痴迷之物时及时回头,并且还要明白,激情像火,柔情似水,火熊熊燃烧,但无法持久,水涓涓流淌,却可以无限绵延,在一桩有爱的婚姻当中,激情往往只是开局,在婚后的日常生活中,只有把激情转为柔情,把爱情变为亲情,二者的关系才能长久绵延,不断不绝。
关于自由,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那么枷锁是什么呢,首先是我们出生的家庭及社会地位,有人出身草根,有人出身豪门,在投胎这件事上,我们是没有选择的,其二是身体状况,有人健全,有人残疾,有人漂亮,有人丑陋,在这件事上,人也是没有自由的,其三是智力方面,有人聪慧,有人愚笨,智商与天赋也是与生俱来没法选择的,可虽然先天的条件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在选择上获得自由,人无法选择自己出生,但可以选择自由地组建家庭,人不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可以选择自己的智力天赋,但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只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自由,总而言之,人生在世,虽然周围皆是枷锁,但是人完全可以挣脱这些枷锁,过上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而要挣脱这些物质枷锁,首先要挣脱的是精神枷锁,要有向往自由之心和争取自由的勇气,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虽然这样会很不容易,但这些却是追求自由的必经之路。
当下的年轻人,学业就业压力剧增,学习的尽头是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上班也是一眼望到头,他们玩也玩不尽兴,睡也睡不踏实,在躺平和奋进之间不断挣扎消耗自己,以至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写至此处,我想起福禄寿的一首歌《我用什么把你留住》里面一句歌词,”因为享受着,它的灿烂,因为忍受着,它的腐烂,你说别爱呀,又依依不舍,所以生命啊,它苦涩如歌。”
So,生命确实没啥意义,但我还是想快乐、自由。